品检机的校准方法及频率如何确定

品检机的校准方法主要包括标准样品法和内校法,而其校准频率的确定则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校准方法

品检机的校准方法及频率如何确定

1. 标准样品法:使用已知浓度或尺寸的标准样品,与待测样品进行比较,从而验证设备的准确性。例如,在药品检测中,可以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与待测样品进行比较,以确保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内校法:在设备内部设置校准标准,通过与校准标准进行比较,来评估设备的准确性。

校准频率的确定

1. 考虑因素:

校准周期的科学性:校准周期是衡量计量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科学确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操作环境的变化或测量仪器使用方式和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仪器失准,因此应定期校准。

历史校准记录:仪器的历史校准记录是确定校准周期的基本依据。如果仪器在一个校准周期内表现稳定,可以适当延长校准周期;反之,则应缩短。

经济性和准确性:确定校准周期时,需要平衡经济性和准确性。既要保证测量仪器在校准周期内不会超出允许误差,又要尽量减少校准费用。

2. 具体做法:

初次校准后设定:仪器在第一次校准之后,第二次校准时间可以先规定为1年。如果1年后送校准实验室校准结果仍在误差范围内,就可以将校准周期定为2年,依次类推,但最长不能超过5年。

期间核查:在有效校准期内,应不定期抽查仪器偏离的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校准周期做适当调整。

品检机的校准方法及频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