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中的缺陷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目视检查:
通过直接观察材料的表面状况,可以发现如划痕、褶皱、桥接、表面孔隙、剥离蒙皮、分层、热损伤等明显缺陷。
优点:快速、简便、无需设备、成本低。
缺点:对微小缺陷和内部缺陷的检测能力有限,且受检查员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影响较大。
2. 敲击测试:
使用敲或轻轻敲击复合材料表面,通过声音判断材料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明亮的金属声音通常表示结构良好,而沉闷的“砰”声则可能表示存在分层或脱粘等缺陷。
优点:操作简便,对薄层压板效果较好。
缺点:在厚层压板上效果不佳,且可能受到背面连接结构的影响而产生误判。
3. 超声波检测(UT):
利用高频能量波在材料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通过测量波形的振幅和飞行时间来分析材料性能和结构变化。
主要方法包括脉冲回波(A-Scan、C-Scan和ANDSCAN)。
优点:灵敏度高,适用于多种材料和缺陷类型。
缺点: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浸没在液体介质中,可能导致部分进水。
4. 热成像检测:
利用主动加热技术,通过红外热成像系统自动记录试件表面缺陷和基体材料由于不同热特性引起的温度差异,进而判定被测物表面及内部的损伤。
优点:非接触、实时、高效、直观,适用于检测复合材料薄板与金属粘接结构中的脱粘、孔隙率、剥离、分层等缺陷。
缺点:对检测环境和条件有一定要求。
5. 射线检测法:
利用X射线、γ射线将缺陷图像拍成照片,或用闪烁计数管等放射性探测器计量穿透的射线。
可用来检测复合材料中的夹杂、裂纹、孔洞等缺陷。
缺点:对孔隙这类小于0.1mm的缺陷检测不灵敏,且对人身安全措施要求较高。
6. 密度法:
通过测出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密度以及纤维、树脂所占的重量百分比,来计算体积孔隙率。
该方法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仪器,容易实现,但无法得到孔隙尺寸、形状及其分布,且精度不高。
7. 显微照相法:
通过显微照相来观察断面内的所有孔隙的总面积与断面面积的百分比。
可以测定孔隙的形状和分布情况,但这种方法是破坏性的,试验后的试样不能再进行力学试验。
还有其他一些无损检测方法,如涡流检测等,这些方法都能提供缺陷及其对结构性能影响的信息,但其灵敏度和分辨率各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充分了解复合材料中的缺陷情况。